信息系統研究所實驗室-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子工程系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

ENGLISH

科學研究

信息系統研究所實驗室

下列實驗室按拼音順序排序 :


定位 、導航與授時(PNT)研究中心

實驗室概況 :

定位 、導航與授時(PNT)研究中心(以下簡稱「PNT中心」)是電子工程系首批設立的科研團隊之一 ,建有教育部衛星導航聯合研究中心導航晶片與接收機分中心 、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衛星導航信號處理部等科研平台 ,並與史丹福大學PNT中心等國內外學術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 。二十年以來該中心一直致力於衛星導航及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 ,突破了多項核心關鍵技術 ,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工程建設 、應用推廣與產業化及國際合作與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並為我國培養了一批高水平的人才 ,在國內外學術界和工業界擁有很高的學術聲譽和重要影響力 。

PNT中心主要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開展PNT及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 、關鍵技術攻關及典型應用示範 ,其研究特色和優勢是 :針對我國衛星導航領域的基礎性和關鍵性問題 ,以衛星導航信號為核心 ,圍繞信號的產生 、發射 、傳輸 、接收和應用等環節 ,持續 、深入地開展衛星導航信號處理的基礎理論研究 、關鍵技術攻關和新型應用開發等科研工作 ,提升我國PNT技術的水平 ,推動我國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和應用 。近幾年來 ,結合我國未來國家PNT體系建設的需要 ,還把研究內容拓展到不依賴衛星導航的PNT新概念 、新理論和新技術研究 。

本實驗室每年都有招收博士後 、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本科生和各類實習生的計劃 ,歡迎有志成為通信與信息系統領域內高水平專業人才的優秀青年加盟本實驗室 ,成為我們研究團隊的一員 。

研究方向 :

該中心現有三個主要研究方向 :

l衛星導航系統技術 :包括衛星導航新體制與新技術 ,衛星導航信號設計與信號處理 ,互操作接收機算法與軟件 ,基帶信號處理集成電路設計等;

l不依賴於衛星導航的PNT新技術 :區域定位技術 ,室內定位技術 ,多源融合與微PNT技術 ,協同定位技術等;

lPNT安全技術 :抗干擾與反欺騙技術 ,干擾檢測與定位技術 ,導航系統安全性評估技術 ,非合作導航定位技術等 。

實驗室負責人 :

陸明泉 ,工學博士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子工程系長聘教授 ,兼定位 、導航與授時(PNT)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從事衛星導航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近十年來的研究重點為衛星導航信號設計與信號處理 、接收機研製與專用晶片開發以及PNT新理論與新方法等 ,先後承擔並完成各種科研項目50多項 ,已發表學術論文450多篇 、授權發明專利40多項 、出版合著4部 。主要學術兼職包括國家北斗標技委委員 、二代導航重大專項體系總體專家組成員等 ,並任Satellite Navigation副主編 、中國衛星導航年會組委會副秘書長等 。他是ION Fellow ,2020年ION Thurlow Award獲得者 。

聯繫方式

Email :lumq@cvcvv.com

地址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偉清樓1105室




雷達信號處理與多源信息融合實驗室

實驗室概況 :

實驗室長期從事雷達信號處理與多源信息融合的基礎理論 、關鍵技術以及實際應用研究 ,教師包括何友院士 、彭應寧教授 、李剛教授 ,出版專著十餘本 ,在國內外權威期刊和會議發表了數百篇學術論文 ,授權發明專利數十項 ,獲得多項國家級 、省部級科研獎項 ,研究成果受到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認可 。

研究方向 :

雷達檢測 、雷達跟蹤 、雷達成像 、雷達識別 、分佈式信號處理 、多源異構數據融合等 。

實驗室負責人 :

李剛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長聘教授 、博士生導師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會士 、教育部青年學者 、國家青年拔尖人才 、英國皇家學會牛頓高級學者 。2002年 、2007年於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子工程系獲得學士 、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 。研究方向包括雷達信號處理 、遙感 、信息融合等 。出版英文專著2部 ,發表論文180餘篇 ,授權專利20餘項 。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中國青年科技獎(個人獎)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創新獎一等獎(個人獎) 。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雷達學報等期刊編委 ,IEEE信號處理協會傳感器陣列與多通道技術委員會成員 ,中國航空學會信息融合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 ,中國電子學會數碼訊號處理專家委員會成員 、雷達分會委員 。

聯繫方式

電話 :010-62794095

Email :gangli@cvcvv.com

主頁 :http://oa.ee.cvcvv.com/~ligang/


雷達遙感應用實驗室

實驗室概況 :

實驗室楊健教授長期從事極化理論和極化SAR應用的研究 ,曾提出了雷達目標的共零點 、等功率曲線 、等相位曲線 、散射矩陣的旋轉周期和准周期 、廣義相對最優極化 、目標的相似性參數等多個概念 ,建立了關於最優極化和相對最優極化的新模型並給出相應的求解方法 ,給出了新的目標分解方法 ,提出了一系列基於極化SAR的目標檢測和目標分類算法 。

楊健教授先後主持完成了多項課題研究 ,其中包括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含一項重大課題)以及1項軍委科技委重點技術加強項目(作為首席科學家) ,共發表論文三百多篇 ,其中有一百多篇論文被SCI索引 。楊健教授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 。國際著名的極化專家Boerner教授曾六次到楊健的實驗室訪問,並稱楊健的實驗室是國際上極化領域最好的五個實驗室之一;法國Pottier教授在他們所研製的極化SAR應用軟件「PolSARPro」中採用了楊健等提出的5種算法;美國Mott教授在他的《Remote Sensing with Polarimetric Radar》的專著中詳細介紹了楊健在相對最優極化方面所做的工作 ,並稱楊提出了一種有效的算法;美國海軍實驗室的Lee博士和法國的Pottier教授在他們合寫的專著《Polarimetric Radar Imaging》中詳細介紹了楊健在目標分解方面的工作 ,並稱之為「楊分解定理」;日本山口芳雄教授在其專著中《極化雷達遙感原理及應用》以及《Polarimetric SAR Imaging, 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s》詳細介紹了楊健的最優極化公式 、所提出的極化熵計算公式及其證明等;中科院電子所楊汝良研究員在其專著《極化微波成像》中稱「楊健教授對極化對比增強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 ,並在書中多處詳細介紹楊健所提出的概念及方法;中科院遙感所張紅研究員和王超研究員的專著《極化SAR理論 、方法與應用》也多次提到楊健的工作 。

研究方向 :

實驗室主要從事雷達遙感信息處理 、極化雷達 、雷達信號處理 、精確制導與精確打擊等研究 。

實驗室負責人 :

楊健教授曾參與我國2顆衛星搭載合成孔徑雷達的系統參數設計的論證 ,為我國高分三號衛星上的合成孔徑雷達的主用戶等(海洋局 、國家減災中心 、中科院電子所)研製了多個軟件模塊 。他還負責研製開發了基於GPGPU的極化合成孔徑雷達快速成像系統 ,目前這一系統正應用於中電集團38所 。此外 ,他還負責和參與了我國「高分辨對地觀測重大專項」的多個課題研究 。

楊健教授還在導彈精確制導與精確打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持了軍科委 、總裝預研 、火箭軍預研 、航天科技基金等多個項目 ,並參與了我國某2個型號導彈精確制導與精確打擊的研究工作 ,提供了多種核心算法 。

聯繫方式: 010-62782397 ,yangjian_ee@cvcvv.com

實驗室網址 :http://oa.ee.cvcvv.com/~yangjian



雷達與陣列信號處理實驗室

實驗室概況 :

雷達與陣列信號處理實驗室(RASP---Radar and Array Signal Processing)隸屬於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子工程系 ,致力於先進的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 、陣列信號處理技術 、複雜信息系統 、信息論 、高速實時信號處理系統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近年來承擔和完成了多項國家專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國家專項重點基金和航空科學基金等國家科研項目 。目前本實驗室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 、佛羅里達大學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 、中電集團14所/38所 、航天集團等多家國內外高水平科研單位建立了密切的學術合作關係 。本實驗室每年都有招收博士後 、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本科生和各類實習生的計劃 ,歡迎有志成為通信與信息系統領域內高水平專業人才的優秀青年加盟本實驗室 ,成為我們研究團隊的一員 。

實驗室負責人 :

湯俊 ,男 ,1973年10月出生 。2000年清華電子系博士畢業留校任教 ,2007-2008 、2009-2010年期間 ,分別在MIT的LIDS實驗室和RLE實驗室訪問 ,現為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子工程系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軟件化雷達 、智能雷達信號處理 、陣列信號處理和高速實時嵌入式信號處理系統技術 。現為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成員 、工信部「軟件定義推進委員會」委員 、中國船舶集團科技委委員 、全國軟件化雷達技術大會主席 ,負責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重點國家專項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 ,在IEEE TSP 、AES 、中國科學等國內外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40餘篇 ,EI收錄論文80餘篇 ,出版學術譯著2本 ,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 。

實驗室地址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羅姆樓10-104

聯繫方式 :010-62788876 ,Tangj_ee@cvcvv.com



智能感知實驗室

實驗室概況 :

智能感知實驗室面向軍事和民用領域雷達探測面臨的新挑戰 ,圍繞智能雷達干擾對抗技術 、雷達-通信一體化技術 、毫米波雷達環境感知技術 、壓縮感知理論等方向開展研究 ,力爭形成系統性高水平創新成果 ,解決相關領域裝備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 。實驗室參與了以「遼寧號」航母為代表的等多項國家重大裝備研製 ,獲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智能感知實驗室由四名教師 、十餘名博士後 、研究生與科研助理構成 ,是一隻團結和富有戰鬥力的科研集體 。

智能雷達干擾對抗技術 。通過對新體制雷達技術的研究 ,使雷達信號能量在時 、空 、頻 、碼等多個維度敏捷變化 ,賦予了雷達更加廣闊的行為空間 ,並以此為基礎通過強化學習等手段 ,幫助雷達在電磁空間對抗博弈中發揮先發優勢 ,牢固掌握主動權 。

雷達-通信一體化技術 。無人集群系統和物聯網技術的快速普及將極大加劇無線電設備的體積功耗挑戰和電磁磁頻譜的擁擠程度 。以雷達-通信一體化為代表的多種電磁功能一體化技術與系統是戰勝上述挑戰的重要途徑 ,即是軍事電子裝備至關重要的發展方向 ,也是下一代無線通信引人暢享的技術革命 。

毫米波雷達環境感知技術 。環境感知是移動機械人必須的關鍵能力 。毫米波雷達由於其全天時全天候的工作能力 ,是在水面等惡劣條件下開展環境感知的重要手段 。以數據驅動方法為基礎的智能信號處理技術 ,將顯著提升毫米波雷達在複雜場景下的信息獲取種類和能力 ,在各類無人平台上具有廣泛的應用空間 。

壓縮感知理論與應用 。將雷達的信號發射與接收處理表達為對環境的多維採樣與信息重建 ,在此基礎上利用並發展壓縮感知理論 ,將為雷達系統設計與信號處理方法理論提供全新的研究視角 ,給複雜環境下雷達信號處理技術帶來重要突破 。

實驗室負責人 :

劉一民 。副教授 ,2000年考入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子工程系 ,2009年博士畢業留校工作 。2014年晉升副教授 。發表SCI收錄論文30篇 ,SCI他引200餘次 。任多項國際會議分會主席 ,中國電子學會青年科學家俱樂部雷達與信號處理分會秘書 。部分成果應用於 「遼寧號」航母 、「直-10」武裝直升機等我軍骨幹裝備 。研製海 、空軍多型雷達信號處理系統 。2014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6年獲「中國電子學會先進科技工作者」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優秀共產黨員」 。2017年獲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先進工作者」 。

聯繫方式 :010-62789227 ,yiminliu@cvcvv.com




智能網聯繫統實驗室

實驗室概況 :

智能網聯繫統實驗室(Networked Intelligent Systems Laboratory ,NIS Lab) ,研究方向包括海洋信息網絡與智能裝備 、體域網(BAN)及智能植入式醫療電子(晶片) 。海洋信息方向 ,依託電子工程系 、海洋工程研究院 ,在海洋網絡信息體系 、智能海工裝備 、濱海與深海工程等領域具有多年研究開發基礎;在海上固定漂浮塔平台 、新型仿生自主潛航器移動平台 、海洋物聯網 、水上/水下一體化網絡協議 、集群智能協同理論及應用等方面 ,突破多項核心關鍵技術 ,具有豐富的研究 、開發 、工程經驗 。項目團隊於2018年首次提出「海空間大蜂窩共平台信息體系新架構」 ,是實現「三全」信息覆蓋的海天一體信息網絡的高效能優化解決方案 。

體域網及智能植入式醫療電子方向 ,以光電信息 、經體通信 、傳感網 、集成電路等技術為基礎 ,結合醫學 、診療 、新材料等多學科交叉 ,自主設計研發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生命體植入晶片 ,解決便攜 、可靠 、通用 、小型化等技術難題 。

NIS Lab近五年以來發表頂刊頂會學術論文200餘篇 、獲得發明專利50餘項 、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 ,培養校優秀博士畢業生3名 、優秀博士後2名 ,指導校級 、學會級優秀博士論文3篇 、優秀碩士論文2篇 。

實驗室負責人 :

任勇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84年 、1987年 、1994年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獲得學士 、碩士 、博士學位(導師劉永坦院士);1995.1-1997.4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機系博士後(導師韓英鐸院士);1997.5-2001.7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子系副教授;2001.7至今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子系教授 。1999年發起成立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複雜工程系統實驗室 ,擔任實驗室主任至今 ,2003年發起成立信息網絡與複雜系統二級學科 ,主要從事信息系統複雜性理論及其應用 、空天信息網絡 、新型海天一體信息網絡 ,以及醫療電子與智能網聯繫統相關研究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863 、973等科研項目50餘項 ,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出版專著3部 ,申請發明專利60餘項 。獲省部級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 、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三等獎1項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二等獎1項 。

聯繫方式 :

電子郵箱 :reny@cvcvv.com

電話 :010-62789138 ,18911803773(微信)


智能協同系統實驗室

實驗室概況

智能協同系統實驗室隸屬於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子工程系信息系統研究所 ,致力於智能群體自主導航 、智能組網 、協同編隊 、協同探測 、協同決策等前沿領域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包括統計推理與學習 、定位與導航 、協同網絡 、博弈決策等 ,承擔和完成了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科研項目 。目前實驗室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南加州大學 、西北大學 、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中電28所/54所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多家國內外高水平科研單位建立了密切的學術合作關係 。本實驗室每年都有招收博士後 、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本科生和各類實習生的計劃 ,歡迎有志成為通信與信息系統領域內高水平專業人才的優秀青年加盟本實驗室 ,成為我們研究團隊的一員 。

主要研究方向 :

無線定位和協同網絡理論

高精度定位技術與系統

協同多智能體技術與系統

冷凍電鏡生物重構技術


實驗室負責人 :

沈淵 副教授 ,本科畢業於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子工程系 ,博士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 ,後在麻省理工學院信息與決策實驗室任博士後研究員 ,於2014年入職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子工程系 ,現任長聘副教授 。研究成果集中於定位與導航 、網絡協同理論與算法 、多智能體決策等方面 。沈淵博士曾榮獲美國馬可尼協會青年學者獎和香港求是科學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 。發表學術論文榮獲IEEE通信協會Ellersick最佳論文獎和多次IEEE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 。沈淵博士擔任IEEE通信協會的無線電通訊技術委員會的副主席 ,並擔任IEEE無線通信彙刊 、通信快報 、無線通信快報等國際頂級期刊的編委 ,並多次擔任國際學術會議技術委員會的分會主席 。

聯繫方式 :shenyuan_ee@cvcvv.com ,010-62797517

實驗室網站 :http://oa.ee.cvcvv.com/~shenyuan/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