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子工程系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

ENGLISH

院系簡介

首頁 > 院系簡介 > 歷史沿革
1952年~1966年
1966年~1978年
1978年~今
歷任系主任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無線電工程系建於1952年9月 。其前身是1932年建立的電機工程系電訊組 。1952年全國進行院系調整 ,將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機系電訊組與北京大學工學院電機系電訊組合併建立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無線電工程系 。孟昭英教授任系主任 ,常迥教授任副系主任 ,翌年 ,建立教師团支部 ,李傳信任書記 。自蔣南翔校長1952年到校主持工作後 ,學校十分重視無線電工程系的建設工作 ,蔣校長親自邀請主管電子工業的領導來校座談 ,確定了無線電工程系要為我國電子工業發展服務的方針 ,並爭取到工業部門對系的建設和發展的支持 。建系初 ,全系僅15名教師 、5名職工和3個年級共百餘學生 。 師生團結協力 ,共同創業 ,陸續開出了「無線電基礎」等課程 ,並及時翻譯出版了《無線電基礎》 、《電子管》兩本前蘇聯教材 ,這是國內首批出版的無線電工程類的蘇聯教科書 。我系成為中國無線電電子學科的開創單位之一 ,1955年中國科學院成立學部 ,孟昭英教授被聘任為技術科學部委員 。

1960年 ,周恩來總理與孟昭英先生(中間站立者)等交談

1960年 ,周恩來總理視察我系

電子系部分師生參加的我國第一座電視台建設

1958年 ,李傳信同志開始主持系的工作 ,後接任系主任 。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 ,系更名為無線電電子學系 。當年 ,建系後招收的第一屆學生畢業 ,教學計劃已執行了全過程 。大部分師生下廠 ,參加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中興建的電子類工廠的建廠及生產實踐 ,廣泛接觸了生產實際 。 此後 ,校內師生積極開展科學研究 ,全系進入了教學 、科研 、生產三結合的發展時期 ,並同國內科技界 、工業界更密切地結合起來 ,得到了長期的關心和積極支持 。1963年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與四機部第十研究院聯合在無線電電子學系設立了無線電電子學研究室 ,由十院提出研究課題 ,提供經費並選派青年科技人員組成協作隊 ,參加研究室工作 。到60年代初 ,全系已經形成數字通信 、電視 、微波技術 、微波電子器件 、真空技術與半導體器件等學科並恢復招收研究生 。

從1952年建系至1965年共招收大學本科生3089人 ,研究生96人 。到1966年 ,在系學生已達1200人 。從1956年至1966年的十年中 ,完成了600/1200波特數傳機 ,8路PCM通信終端 ,3cm周期磁場聚焦寬頻帶小功率行波管 ,10cm固態低噪聲參量放大器等當時屬國內領先的項目 ,並在國內率先開始了矽電晶體製造和集成電路的研究工作 。

微波行波管放大器(1960年代)

氣象雷達(1959年)

射電望遠鏡(1958年)

模擬計算機(1958年)

1966年 ,「文革」開始後 ,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 ,一些教師仍在混亂的環境中為各班學生上課 ,有的科研小組堅持在實驗室或到協作單位繼續進行科研工作 。1969到1971年分兩批將無線電電子學系的絕大部分教職工和學生搬遷至四川綿陽縣 ,成為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綿陽分校的主體 。1970年開始招生 。1972年分校主要基建工程結束 。

在信息閉塞 、物資匱乏 、運動頻繁 、生活艱苦的情況下 ,廣大教職工仍努力進行教學工作 ,培養建設人才;積極開展科學研究 ,在微波數字通信系統 、群路數傳機 、大功率正交場放大管 、場效應電晶體和微波電晶體等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並與四川省內的一些重點工廠企業協作 ,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為他們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幹力量 。 1977年5月劉達同志到清華任校長 ,經過他和老校長蔣南翔的多方努力 ,於1978年初 ,報請鄧小平同志批准 ,決定撤銷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綿陽分校 ,搬遷回京 ,在本校恢復無線電電子學系 。搬遷工作1979年5月全部結束 。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綿陽分校(1969~1979)

無線電電子學系的重建工作從1978年決定搬遷回校即已開始 。李傳信同志任系主任 ,張緒潭同志任系黨委書記 。從1978年起恢復在校本部招生 。全系在搬遷過程中 ,保持了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連續性 。經過兩年多的恢復與調整 ,系的工作走上正軌 。考慮到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的整體佈局 ,學校於1980年底決定 ,以系的半導體器件與物理教研組和試製車間為基礎 ,建立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微電子學研究所 ,獨立建制 。大學生本科生專業仍在無線電電子學系 ,教學工作由系和所共同負責 。研究生專業從1992年起由所單獨負責 。根據世界電子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和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全系確定了五個學科發展方向 :高速 、實時的及多維的信息與信號處理;數字通信與光通信;專用集成電路與集成系統的設計與應用;信息光電子學與集成光電子學;微細加工及微細檢測與分析技術 。進行了教學計劃和內容的大幅度調整 ,擴展專業領域 ,更新專業內容 。

在第三任系主任吳佑壽 、第四任系主任張克潛和劉潤生 、江劍平兩任系黨委書記主持下 ,按照學校「一個根本 、兩個中心 、三個結合」和「着重提高 、在提高中發展」的方針 ,在全系同志的共同努力下 ,在教學 、科研 、開發 、實驗室建設 、學生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諸方面都取得可喜的進步 。開設了100餘門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 、專業課和研究生課程 ,正式出版教材及專著近百部 ,其中《高頻電路》 、《信號與系統》 、《激光原理》被國家教委評為國家級優秀教材 ,「電子線路系列課」 、「信號與系統」 、「激光原理」被評為校級一類課 。

由於無線電含義不夠確切 ,自1989年起 ,系名改為電子工程系 ,內涵不變 。

在近三十年的時間裏 ,取得了以國家發明一等獎的「自適應和數字電可控非相參頻率捷變系統」為代表的300多項高水平科研成果 。其中 ,獲國家級獎勵14項 ,獲部委省市級獎勵144項 ,授權專利48項 。隨着改革 、開放的深入發展 ,教學 、科研與社會生產緊密結合的優良傳統得到了充分發揚 ,有的學科和專業與外界企業和公司已經形成了長期穩定的協作關係 ,並日趨發展成為「學 、研 、產」結合的研究開發體 。在國際上 ,也建立了廣泛的學術聯繫 。

目前 ,全系本科以「電子工程大類」實行大平台的人才培養 ,研究生設有電子科學與技術 、通信與信息工程兩個一級學科 ,按一級學科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這兩個學科在全國學科評估中多年均排名第一 。

當前 ,在中國實現產業戰略性轉型的機遇期 ,我們充滿着信心 。電子工程系力爭與世界電子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並駕齊驅 ,為中國電子科技事業培養棟樑之材 ,為把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辦成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做出貢獻 。

第一任系主任 孟昭英 任職時間(1952~1958)

第二任系主任 李傳信 任職時間(1959~1979)

第三任系主任 吳佑壽 任職時間(1980~1983)

第四任系主任 張克潛 任職時間(1984~1991)

第五任系主任 董在望 任職時間(1991~1997.9)

第六任系主任 龔克 任職時間(1997.9~1998.10)

第七任系主任 馮正和 任職時間(1999~2005)

第八任系主任 王希勤 任職時間(2006~2012)

第九任系主任 黃翊東 任職時間(2013~2019)

undefined

現任系主任 汪玉 任職時間(2020~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