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第四專題】吳及 :學習輝煌軍史 ,領會寶貴經驗-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電子工程系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

ENGLISH

黨建專欄

【黨史學習教育第四專題】吳及 :學習輝煌軍史 ,領會寶貴經驗

發佈時間 :2021-11-12 點擊數 :

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 ,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從民族獨立到國家繁榮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但這些勝利究竟是怎麼獲得的 ,哪些因素才是最關鍵的 ,哪些經驗是最寶貴的 ,我們作為後來者 ,雖然在成長過程中學到了一些標準化的說法 ,但認識其實是非常膚淺的 ,很多時候是流於表面的照本宣科 ,而非真正的理解 。在這次黨史學習中 ,我閱讀了徐焰將軍的《解放軍為什麼能贏》 ,這本書給了我一個新的視角 ,把問題放到了當時的歷史場景下去討論 ,幫助我們認識人民解放軍為什麼能從無到有 ,從弱到強 ,成為一支強大的新型軍隊 ,讓我很有收穫 。

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汪精衛發動的「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是國民黨背叛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也導致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走向失敗 。共產黨人由此認識到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 ,開始了獨立建軍的道路 。先後發動了以南昌起義 ,秋收起義 ,廣州起義為代表的一系列武裝暴動 ,以革命的暴力對抗反革命的暴力 。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 ,軍事上很快就歸於失敗;兩萬人的南昌起義部隊的餘部在朱德 ,陳毅率領下到達粵北的時候只剩800人;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的時候只剩700多人;廣州起義部隊撤到海陸豐的時候也只有千餘人 。獨立建軍在從理念走向實踐的時候實際上面臨着巨大困難 。當時正處於大革命後的最低潮 ,據不完全統計 ,從19273月到1928年上半年 ,被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31萬餘人 ,其中共產黨員2.6萬餘人 。黨員人數銳減到1萬多人 ,黨領導的工會 、農會等遭到查禁或解散 。在這樣的艱難形勢下 ,能不能完成獨立建軍的任務 ,建設一支有戰鬥力的人民軍隊是對中國共產黨人巨大的考驗 ,也是關係到中國革命存亡安危的關鍵 。

傳統軍隊是依靠發餉維繫的 ,所謂 :當兵吃糧 ,領餉養家;當兵要拿餉 ,當官要領薪 ,當時一個連長的月收入也在上百塊大洋 ,當幾年連長 ,積蓄幾千塊大洋就變成有地上百畝的地主不成問題 ,「軍官等於地主」成了中國農場和舊軍隊的一個規律 。舊中國軍閥混戰 ,有錢有槍就可以拉起支隊伍當司令 ,但這樣的軍隊不但戰鬥力不強 ,而且一旦發不出餉 ,軍隊就根本維繫不住 。中國共產黨並不是先知先覺 ,在建軍初期其實也是按照同樣的思路 ,廣州起義的時候 ,對士兵宣佈的政綱是「組織工農紅軍 ,改良士兵生活;增加軍餉到二十現洋」 。南昌起義 、秋收起義 、廣州起義的部隊是共產黨領導和控制的部隊 ,但大部分官兵還是來自於舊軍隊 。當起義失敗撤退轉移時 ,薪餉發不出來 ,條件越來越艱苦 ,軍事上面對強敵不斷遭遇失敗 ,逃兵不斷增加 。來到井岡山 ,準備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工農革命軍根本沒有經費來源 ,怎麼才能把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燃燒下去呢?井岡山之所以在中國革命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就是因為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群眾創建的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 ,在這裏毛主席摸索出了一套建軍原則和方法 ,之後各根據地紛紛學習井岡山經驗 ,使得中國革命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候 ,為走向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身處困境主動求變 ,毛主席首先提出不再給官兵發餉 ,搞供給制 ,只靠打土豪劣紳解決吃飯問題 。這是突破絕大多數人理念的做法 ,這是在現實困境下逼出來的創新 。從三灣改編到古田會議 ,逐步確立了共產黨建軍的基本原則 :黨的絕對領導和官兵平等的民主主義 。以不發餉為起點採用完全不同的建軍方式 ,最終打造出來一支作風優良 ,能打勝仗的鋼鐵之師 ,確實是一個歷史的奇蹟 。那麼這個奇蹟是怎麼發生的呢?

在部隊內部實行民主制度 ,成立士兵委員會 ,實行政治民主 ,經濟公開 ,官兵平等 。全軍從最高領導到普通士兵在生活待遇 ,着裝上保持一致 。條件十分艱苦 ,但「什麼人都一樣苦」 ,從軍長到伙夫 ,除糧食外一律吃5分錢的伙食 。毛委員 ,朱軍長同大家一樣挑糧上井岡山 ,戰士沒有棉衣時他們一樣也穿兩層單衣 。打土豪時得到的皮袍子 ,交給站崗的戰士輪流穿 。為了保障紅軍戰士基本人權 ,毛澤東還堅決廢除了中國舊軍隊流行千年的體罰制度 ,幹部不許打罵士兵 。這些措施逐步打造出了一種全新的官兵關係 ,極大地增強了部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支部建在連上 。黨代表制度來自蘇聯紅軍 ,大革命時期國民革命軍和後來國民黨軍隊也都有類似的做法 ,但其主要作用是監督軍事首長執行黨的決定 ,後來在國民黨軍隊中甚至演化為政治特務 。而人民軍隊中的黨代表既是「兩長制」中的政治首長 ,更是廣大士兵切身利益的代表者 。支部建在連上 ,連指導員可以做到熟悉每一名戰士 ,能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每一個人 。基層黨組織的建立對於提高戰士的政治覺悟 ,提升部隊的戰鬥力 ,特別是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中國封建歷史上的軍隊往往具有很強的個人色彩 ,從南宋的岳家軍 ,到清代曾國藩的湘軍 ,李鴻章的淮軍 。近代的大大小小軍閥 ,更是以長官為核心 ,所謂「兵歸將有」 。在軍閥混戰中 ,一個將領倒戈就可以帶走整個部隊 。所謂城頭變幻大王旗 ,各種投機可謂是層出不窮 。但在中國共產黨的建軍史上 ,凡是健全了黨的各級領導制度的部隊 ,就從沒有發生過這種情況 。三灣改編後 ,有些部隊領導 ,如秋收起義時的師長余灑度 ,團長蘇先駿 ,不願意上井岡山 ,但也只能隻身離隊 ,而帶不走一兵一卒 。張國燾儘管曾是紅四方面軍的最高領導 ,叛變革命以後也就成了孤家寡人 。這充分說明了黨對部隊的絕對領導及其重要作用 。

打土豪 ,分田地 ,動員翻身農民參軍;嚴明紀律 ,實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取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革命軍隊特別注重學習 ,很多戰士都是在部隊學習的文化知識 ,有文化才能明白道理 ,才更具有戰鬥力;而國民黨軍隊雖然軍官很多都是軍校畢業 ,但士兵往往依靠拉壯丁;士兵並不需要有文化 ,服從命令就行 。革命軍隊不只是打仗 ,更是培養人鍛煉人的地方 。在極其困難的局面下 ,共產黨領導的部隊就這樣從弱小走向強大 ,成為一支最有紀律 ,最善學習 ,最講政治 ,最能打仗的偉大軍隊 。

縱觀解放軍軍史 ,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 ,不同的鬥爭局面下 ,革命軍隊總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戰略戰術 。譬如土地革命期間 ,蘇區紅軍採用「敵進我退 ,敵駐我擾 ,敵疲我打 ,敵退我追」的游擊戰術連續粉碎國民黨軍的多次圍剿 。抗日戰爭期間 ,面對日本強敵 ,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開展形式多樣的游擊戰 ,部隊往往化整為零 ,正規軍以連排為單位行動 ,加上游擊隊 ,武工隊 ,八年間同日軍打了12萬次小仗 ,斃傷日軍約52萬人 ,平均一仗打死日本鬼子不過4-5人 ,卻能積小勝為大勝 。解放戰爭期間 ,我們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 ,強調殲滅敵人有生力量 ,所謂「傷其十指 ,不如斷其一指」;充分採用運動戰 ,大規模穿插迂迴 ,圍點打援 ,先打弱敵 ,各個擊破 ,遠距離奔襲等;到了解放戰爭後期 ,又能夠迅速具備城市攻堅能力 ,迅速攻克濟南和天津都是戰例典範 。

解放軍戰略戰術極為靈活 ,其戰略戰術的精髓就是「你打你的 ,我打我的 ,打得贏就打 ,打不贏就走」 。因此弱小的紅軍面對優勢敵人的圍剿要實行游擊戰;抗日戰爭時的日軍非常兇悍 ,不具備打硬仗的條件 ,就打麻雀戰 ,襲擾戰 ,用持久戰的方式把日寇拖垮;解放戰爭中抓住國民黨軍行動呆板而又顧惜城市 ,以運動戰調動敵人 ,再抓住弱點一口口吃掉 。抗美援朝戰爭中 ,面對有世界上最好裝備的美軍 ,則利用山高林密或挖坑道的方式避開敵人強大火力 ,在發揮擅長近戰夜戰的特點 ,以夜間攻擊和迂迴穿插挫敗強敵 。

經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錘鍊 ,人民解放軍的步兵戰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 ,有說法認為志願軍主要依靠「人海戰術」 ,其實完全是一種誤解 。在解放戰爭期間 ,解放軍已經能夠熟練掌握運用三三制 ,一點兩面等戰術原則 。化零為整 、化整為零 ,根據需要不斷調整 ,但始終可以保持強悍的戰鬥力和永不枯竭的戰鬥意志 。志願軍其實是依靠革命精神 ,勇猛頑強和高超的戰術水平 ,來彌補裝備的劣勢 。抗美援朝後 ,美國人也承認解放軍已經達到了人類輕步兵的巔峰 。

在任何一個對抗格局中 ,以科學態度辯證看待敵我優劣 ,認清敵我雙方的強點和弱點 ,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才能爭取主動和勝利 。「你打你的 ,我打我的」 ,就是堅持以我為主 ,始終居於主動 ,因而也從不畏懼任何強敵 ,總能從強敵之短和我方之長上找出對付敵人的辦法 。

人民解放軍從無到有 ,從弱到強 ,認真學習領會其成功經驗 ,對於我們學習黨史 ,理解革命和建設成果的取得有很大價值 。其中很多原則和經驗對於今天的工作也很有指導意義 。

(作者 :電子系黨委委員 、副系主任吳及)

分享到 :